图书标签: 许知远 新闻 传媒 随笔 新闻学 知识分子 思考 梦想
发表于2022-07-04
新闻业的怀乡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2
本书是一部媒体评论集。身为《经济观察报》主笔的作者许知远,从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视角, 以新闻写实的手法,聚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财富》、《经济学人》、《连线》等这些全球传媒巨擎,对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历史、未来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回顾、总结和展望,展现了这些传媒帝国的精英们的媒体精神。 新闻从业者、传媒行业相关人士、媒体研究人员,以及对传媒业感兴趣的业外人士。
许知远,男,1976年生人。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曾任《PC 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e龙网内容总监、《经济观察报》主笔。已出版随笔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纳斯达克的一代》。
新闻业应该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充满优秀的报纸杂志,编辑和记者都具有深邃的良心。无奈这是公共知识分子渐渐式微的年代。可梦想毕竟太漂亮。
评分新闻入门文集,看看也罢。
评分新闻入门文集,看看也罢。
评分火车上读完,看似谈了很多但其实没多少实质的内容,个人感情色彩太浓,而且越往后越敷衍。倒是吴晓波的序比其中任何一篇都更有感染力。
评分初读许知远还在单向街,后又零散读过他不少杂文,总不经意的被文字后流露的人文关怀而触动。这次细嚼感觉他在写作时更注重情感和语言上的流畅,而谈论思想观点上则极为零散,也难怪F将他定义为作家而不是学者,我深以为然。文中提及的新闻业我最喜欢的是纽约客,贪恋怀特的文风,最甚的还是封面。在时势下能有一个极具风格、个人魅力的领袖是至关重要的。当讨论回归到“为公众写作,而更多的是作为公民的知识分子的个人选择”后,强调新闻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强调“他们首先要成为一名有尊严、有趣味、有眼光的个体,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记者”才有意思。除开德拉吉的四个问题(新闻业的责任,公众的趣味与媒体间的关系,文化倾向,互联网代表的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关系),我更关注报纸与杂志在启蒙并传递通识教育的理念上的努力。暑假想找个出版业做编辑M
总有一代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吴晓波 再次与这句冲击力极强的新闻业宣言相撞。它似乎违反了“永动”缪论,总是充满能量,稍近前身,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它喷薄欲出的脉动。 第一次与这句宣言相遇,是在我们自己办的第十一期《红枫》的刊首语中。彼时刚刚加入这个理想主义...
评分新闻应是正直道德的社会公器,人应是有尊严能思考的独立个体。 这本书以短篇小传的形式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后期以美国新闻业为主的,众多天才媒体人和优质报纸杂志从无到有再由盛转衰的故事。那些不可一世的天才们在转瞬即逝的几十年中用工作定义了新闻理想,这个可能再也不...
评分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复习复旦的国贸研究生。这是一块难啃的鸡肋,弃之可惜,毕竟还是看了书,花了时间,认真学了;食之无味,说实话,我已经没有当年高考时的雄心壮志了,也没有当年的冲劲。 后来,考试还是考了危机,30分,我想我花了最大的热情和激情来回答,从...
评分序言 不切实际的幻想可以被原谅,但如果你拒绝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不相信个人的意志将可能给社会整体的变革带来戏剧性的改变,那么你很可能会错过这个必将被证明是奇特而富于变革意义的时代。 P12 亚当•斯密早在200年前就提醒我们,过细的专业分工正在让人变得工具化...
评分这是我第一次读许知远的书,较早以前在一本来自香港的《亚洲周刊》上读到过许知远的文章,碍于很多繁体字的关系,所以并未认真仔细的读。所以,细细想来,这是我第一次读许知远的文章。虽然,在豆瓣在卓越上有很多人评论,许知远浪漫的文笔,但是请原谅,恕我直言,我并未看出...
新闻业的怀乡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