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劳逸,美国汉学家。1929年出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新罗克福德。他在读华盛顿大学时学中文,被征召参军韩战期间继续学中文,后来被派到日本当《星条旗报》记者。1957年,他受惠于士兵福利法案到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研究中国历史。1962年,他开始在康乃狄克学院教书,1966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当助理教授,1967年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书。因为他对中国研究的杰出贡献,香槟分校1989年授予他“大学资深学者”的荣誉。
易劳逸出版的第一本书Throne and Mandarins: China's Search for a Policy During the Sino-French Controversy, 1880-1885是关于晚清历史。此后他开始研究中国近代史,成为研究民国时期的先锋。1974年出版的The Abortive Revolution: China Under Nationalist Rule, 1927-1937 (《流产的革命》)和1984年出版的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毁灭的种子》)成为对国民政府进行学术研究的新标准。他提出困难的问题,并作出挑战性的答案。例如《流产的革命》一书的主题,就是主张国民党在1927-1928年掌握权力后,很快失去革命动力,而变成以维护权力为重的军事独裁。
易劳逸负责编辑蒋中正第二位夫人陈洁如写的回忆录 Chiang Kai-shek's Secret Past: The Memoir of His Second Wife, Chʻen Chieh-ju(《陈洁如回忆录》),并为之作序。该书1993年9月由美国 Westview Press 出版
本书透视了1927-1937年蒋介石在中国统治最初十年的历史,分析了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指出蒋介石政权与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联结之点,分析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内在原因。
要民主政体,还是领袖独裁? 要步履蹒跚的自由发展,还是快速增长的集权经济? 中国人适合民主与自由吗? 这些疑问,同样困扰着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哪怕他们中的许多人啃过美国面包喝过英国墨水。当时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和民众的愚昧让人绝望,日本帝国的虎视眈眈如毒...
评分 评分 评分要民主政体,还是领袖独裁? 要步履蹒跚的自由发展,还是快速增长的集权经济? 中国人适合民主与自由吗? 这些疑问,同样困扰着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哪怕他们中的许多人啃过美国面包喝过英国墨水。当时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和民众的愚昧让人绝望,日本帝国的虎视眈眈如毒...
好书
评分这本书详细论述了南京国民党政府执政前十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情况,对于当时的中国历史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对于南京国府前十年政治治理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毁灭的种子》是相互承接的。 最高领袖在原既有的党政体制内外另起炉灶成立新的组织更换新血,当时舆论和政界对于政治制度模式的争论,以及对于农村合作社的看法(易劳逸认为合作社实际沦为农村乡绅的工具),政府部门的官僚化、宗派化与腐败化,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崛起……这些剧情、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而言实际并不陌生。 最后一章则是着重论述了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看法,实际上易劳逸不认同根据阶级分析法得出“国民党政权是地主与资产阶级的工具”这一结论,他转而是寻求从传统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批判,进而指出国民党的官僚机构是建立于身份取向和父权制的社会基础之上,并对此加以挞伐
评分国民党革命流产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治制度的软弱,即不存在有效的监督、控制及惩戒手段,将命令和责任加之于这些制度内的成员上;二是中国社会主要特征不利于有效的政府管理的发展,即社会关系中的权威——依附形式、个人对权威过多的服从、人际关系的注重、对抽象原则所负义务的相对缺乏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三是国民党自身丧失革命动力,即清党清除了党内进步成员,导致切断了与群众运动的联系,而吸收北洋旧官僚,也导致传统官僚习气注入国民党内。
评分“攘外必先安内”除对我党,原来还有层意思是对各路军阀意思,老蒋的也是党内战汪精卫孙科,外战福建蔡廷锴,西南白崇禧,李宗仁。 。ps:写的有点干,没有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好读
评分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