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
美國著名小說傢、隨筆作傢。以抨擊現代傳媒、書寫普通民眾著稱,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性。以作傢身份登上《時代》封麵,並被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傢”。曾獲美國國傢圖書奬。
1959年生於伊利諾伊州,1981年畢業於斯沃思莫學院德文專業。1996年在《哈潑氏》雜誌上發錶瞭長篇隨筆《偶爾 做 夢》,從此受到廣泛關注。迄今為止,齣版有小說《第二十七座城市》(1988)、《強震》(1992)、《糾正》(2001)、《自由》(2010),隨筆集《如何獨處》(2002),以及迴憶錄《不舒適地帶:個人史》(2006)。
From the National Book Award-winning author of "The Correction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that reveal him to be one of our sharpest, toughest, and most entertaining social critics While the essays in this collection range in subject matter from the sex-advice industry to the way a supermax prison works, each one wrestles with the essential themes of Franzen's writing: the erosion of civil life and private dignity; and the hidden persistence of loneliness in postmodern, imperial America. Reprin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s Franzen's controversial l996 investigation of the fate of the American novel in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Harper's essay," as well as his award-winning narrative of his father's struggl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 rueful account of his brief tenure as an Oprah Winfrey author.
隐于市,隐于家人,最后一语不发地隐于自身,像一台过时的特丽珑,你决定今后做一件损耗迅速且易于改良的家具,在杂物间里意志消沉——这种“不可见的艺术”,十年后乔纳森在新书《Purity》中也用力描绘。高烧的世界有VR技术还有百忧解,沉迷永远也不会过度。 乔纳森在这本随笔...
評分如果你是乔纳森•弗兰岑的粉丝,势必会和托马斯•品钦、科马克•麦卡锡,甚或昆汀•塔伦蒂诺的粉丝们遇到相同的烦恼,就是你为了等待他的新作,必须得将你平生所能拥有的最大的耐心派上用场,等上许多年。但通常你在这种极度煎熬的等待中,又感到始终伴随着你的其实是...
評分乔纳森·弗兰岑靠着两本可以砸死人小说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读者。如果你经常逛书店,应该会记得他厚达624页的《自由》和贝托·波拉尼奥厚达869页的《2666》放在一起的样子。光是看到它们,就能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 我没有读它们,我对美国社会问题并没有多大兴趣,同时,我对...
評分一本随笔集。 讲述疾病、阅读、城市、尼古丁、文学、性等等。一个有些愤世嫉俗的男人,用他的文字向你絮絮叨叨地描述自己的思考,甚至抱怨。他知道这个信息化、杂乱的世界在剥夺人们独处的时间,一方面为自己仍有独处的能力感到心安,同时也辩证地看待好坏,尝试理解这个世界。...
評分读了父亲的脑,这篇节选,我很难过。作者对父亲的讲述,对母亲的讲述,都让我觉得好像被人用手抓了一下心脏,微微的刺痛,以及之后绵长的悲伤。也意外的发现,原来感情的表达可以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但是仍旧非常打动我。
討論更多的是讀書(小說):"the first lesson reading teaches us is how to be alone"。有些章節挺無聊的(比如父親的老年癡呆和美國的郵政係統),其餘章節都有被作者看穿的感覺。不過,憤世嫉俗的抱怨太多卻沒怎麼提該怎麼解決。
评分I actually liked Franzen's wry highbrow depressive midwestern style. | 一個當代美國作者對當代美國社會的失落感嘆 | 這本書的封麵太美瞭,美到非常想自己去買一本hardcover的放在書架上用作收藏
评分讀瞭幾十頁,棄瞭,不是我的菜
评分那篇Harper's 沒什麼感覺,反而是監獄和郵政這兩篇journalism有點意思。Mr Difficult不錯,Meet Me in St Louis讓人看瞭挺傷感的。總體而言一個hater的精神世界最好還是在一個fictional的narrative space中展開哈哈。
评分三篇之後讀不下去型……好囉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