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
上海市作傢協會邀請百多名批評傢推薦九十年代十部最佳作品,於二000年十一月公布結果,總結九十年代中國文學最大成就,十大最具影響力的作傢為:王安憶、餘華、陳忠實、韓少功、史鐵生、賈平凹、張煒、張承誌、莫言、餘鞦雨。十大最具影響力作品:《長恨歌》、《務虛筆記》、《我與地壇》、《白鹿原》、《馬橋詞典》、《許三觀賣血記》、《活著》、《九月寓言》、《心靈史》、《文化苦旅》。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迴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曾被導演陳凱歌改編為電影〈邊走邊唱〉。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詩人北島曾與史鐵生同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傑齣成就獎提名,但由史鐵生獲獎。韓少功評論史鐵生代錶作〈我與地壇〉:「〈我與地壇〉的發錶,對當年的文壇來說,即使沒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壇也是一個豐年。」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傑齣成就獎得主
•上海市作傢協會評選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作傢
•《務虛筆記》、《我與地壇》被上海市作傢協會評選為「九十年代十大最具影響力文學作品」。
•我對史鐵生滿懷景仰之情,因為他不但是一個傑齣的作傢,更是一個偉大的人-莫言
•黃錦樹 專文推薦在史鐵生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的推薦序中,王安憶寫道:「史鐵生的小說,或多或少都有些寓言的意思。在他的早期,坐輪椅還不久的時候,小說還多是描寫具體的生活經驗:寫街道手工作坊的〈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寫知識青年下放農村生活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等等。隨著坐輪椅的時間增長,離開自由行動的日子越遠,史鐵生的小說越變得抽象。思想的涵量增加,故事則漸漸不象形現實,比如〈命若琴弦〉,比如〈毒藥〉,比如〈中篇1或短篇4〉……
《史鐵生 小說精選集》選入王安憶在上文中所提及,史鐵生早期中期晚期的代錶作三篇。另還收錄: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奶奶的星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選十大中文創作的「我與地壇」;導演陳凱歌電影〈邊走邊唱〉的原創小說「命若琴弦」。書前並以史鐵生有名的創作自述「答自己問」,作為序言。
《史鐵生 小說精選集》是這位「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傢」的創作精華。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这是《命若琴弦》的开头,也是结尾 史铁生的书里总是很多关于命运,生,生命的意义...
評分“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喜欢这句话,这样朴实的话语,反而能表明人生。 因为失去的那个人去读《命若琴弦》,其实并不喜欢史铁生这般朴实的文字,我更喜欢那些哀伤的、忧愁的话语。静心读完这本书,才渐渐有了感触。在作者的文字中,渗透着对身体残缺的遗...
評分生命中,有些事情可以选择,而有些事情却不然。 比如,我们无从抉择自己所生的年代,所生的家庭,我们无法主宰自己将有怎样的容颜,将有怎样的智慧。 然而,上天让我们降临,却意在让我们好好的活着。 史铁生的这个故事之所以震撼我,也许正在于作者自己——一个在生命最应盛放...
評分“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喜欢这句话,这样朴实的话语,反而能表明人生。 因为失去的那个人去读《命若琴弦》,其实并不喜欢史铁生这般朴实的文字,我更喜欢那些哀伤的、忧愁的话语。静心读完这本书,才渐渐有了感触。在作者的文字中,渗透着对身体残缺的遗...
評分命若琴弦 史铁生的文章大都是对个人生命的思考。我想,他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其文章可修行,其思想可修心。以文学手法来阐述其人生哲学。这一点倒是有点像庄子。但不同的是,庄子为文汪洋恣肆,而史铁生行文却如涓涓细流。 《命若琴弦》中关于生命的目标、信仰以及其...
喜歡史鐵生帶點冷峻的色調
评分我喜歡史鐵生的作品就是命若琴弦!
评分命若琴弦
评分“目的本來沒有。不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當當纔有瞭生氣。”
评分“目的本來沒有。不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當當纔有瞭生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