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前言
导论
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哲学方面的发展
1、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全面概括
5、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6“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7、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
8、对“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的再认识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与社会主义主体地位
论
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论的深化与实践中的发展
11、“总的量变过程中许多部分的质变”原理的运用和发
展
12、坚持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思想方法
1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5、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
16、主客体关系的新认识
17、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选择的能动性
18、认识论与群众路线
19、真理发展规律与“双百”方针
20、真理的客观性与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1、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22、劳动创造人类世界
2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4、生产力基本理论的丰富
25、生产力的涵义和构成要素研究的进展
2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重
大发展
27、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研究的进展
28、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研究的进展
29、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
30、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根本问题
31、利益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
主要表现形式
32、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3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4、国家学说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5、社会发展进程理论的发展
36、社会曲折前进理论的发展
37、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发展
38、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与丰富
3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0、宇宙有限与无限问题的研究
二、经济学方面的发展
1、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
路
2、提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政策
3、采取多种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运用和发展了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
5、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向资产阶级赎买
的思想
6、成功地运用了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的方法
7、采取多种形式渐进地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
8、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主张,
试行“新经济政策”
9、提出进入社会主义后在所有制、生产和流通方面实行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创造性设想
10、提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农
业合作经济体制的设想
11、探索走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12、逐步制定了正确处理经济关系的一整套经济建设
的重大方针
13、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14、明确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制定了对外经济技术
援助的八项原则
15、坚持和完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新思路
16、提出一般生产劳动的概念必须扩大的新见解
17、扩大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应掌握的几条原则界限
18、明确论述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具体内涵
19、五六十年代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新认识
20、五六十年代对价值规律理论的新认识
21、创立了必要价值理论
22、社会主义经济中资本概念的新含义
23、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24、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经济体制对经济发
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5、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6、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7、社会主义现代化提法的提出和发展
28、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29、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30、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31、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2、实现“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33、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基本现代化
34、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35、科教兴国战略
36、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
向经济建设
37、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8、全党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9、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
依据
4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
向和目标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性质和基本出发点
43、所有制范畴和结构研究上的发展
44、生产资料公有制不能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
45、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
有制结构
46、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科学涵义和在改革
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
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
4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9、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0、合理调整和组合国有制的产权关系
51、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52、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民创造的一种新型公有制实现
形式
5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的特殊性的新见解
54、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特殊性的新见解
55、对外商投资经济性质的新认识
56、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
阶段
57、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采取商品经济形式是对马克
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性发展
58、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59、商品经济的一般性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性
60、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商品的新认识
61、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是对马克
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性发展
6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63、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
64、提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和区别的新见解
65、提出市场经济的内涵、要求、功能、特征的新观点
66、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
67、创立了市场经济学
6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6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7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7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产生的新特点
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分配制度
的一个发展
74、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劳动
力价值分配以及同按劳分红的区别与联系
7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76、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帮后富是走向共同
富裕的必然过程
77、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的新发展
78、社会主义收入分配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9、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
则的战略抉择
80、发展才是硬道理
81、要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
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82、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
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83、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84、对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国
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85、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总原则
86、三次产业划分的新见解和调整三次产业关系的新
设想
87、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
经济发展差距的设想
88、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江泽民的《论十二大关系》
89、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
90、我国改革中创立的企业体制是对传统国营企业体
制的突破
91、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9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9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形成了一系列方针
94、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
95、稽察特派员制度
96、明确市场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
97、提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规定
98、提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
99、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确立了劳动力市场
100、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10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关系的再认识
102、宏观调控是与市场机制并存的调控机制
10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104、我国的宏观调控是中央集中统一的宏观调控
105、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理论的新发展
106、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107、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方针
108、我国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
109、在农村实行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110、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
营体制
111、发展了农村多样化的合作制形式
112、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113、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114、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实现农村工业化
115、发展小城镇,使乡村城镇化
116、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
117、建立了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
118、把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军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119、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120、小农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
向
12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22、我国实行的是全方位全面的开放政策
123、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24、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125、自力更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
126、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是一个创举
127、走中国自己引进技术的道路
128、吸引外资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129、我国对外贸易形成了一系列战略原则
130、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内向发展为主
外向发展为辅
131、开放地区必须实行外向发展战略
132、创立了对外开放经济学
133、两参一改三结合
134、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
135、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管理的思想
136、三个效益统一的观点
137、企业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
13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监督理论
1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调控理论
11、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研究的新成果
12、中共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
展
13、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的重大突
破
14、建国前中共对美国政策的研究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研究的新成果
16、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新评价
17、对邓子恢右倾机会主义的平反
18、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几次重大批判的再思考
19、中共八大及其重大决策的再研究
20、反冒进和反反冒进的再评析
21、三面红旗的被否定
22、庐山会议和彭德怀冤案的昭雪
23、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的再评说
24、四清运动的反思
25、五十、六十年代中苏关系问题的再认识
26、“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和反思
27、所谓“二月逆流”是抗争的正流
28、“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纠“左”的重新肯定
29、一九七五年全面整顿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30、“两个凡是”的禁锢及其被突破
31、伟大的历史转折
32、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33、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否定
34、毛泽东功过及历史地位的评价
35、刘少奇冤案的平反
36、张闻天的思想理论贡献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