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薩雷·貝卡裏亞,意大利刑法學傢。齣身於米蘭沒落貴族傢庭。青年時受到啓濛思想運動的激勵,參加瞭一個激進的討論小組—“猛擊”。自認為是北意大利的百科全書派。1764年寫成《論犯罪與刑罰》一書,猛烈抨擊當時歐洲大陸的封建司法製度。
貝卡裏亞的《論犯罪與刑罰》問世於1764年4月。原著分為47章和一個“引言”;隨後,作者針對來自宗教人士的攻擊,又增加瞭一篇辯白性的文字——“緻讀者”(這個原著版本以下稱為“47章版本”)。1765年,法國“百科《論犯罪與刑罰》派”學者達蘭貝爾將此書翻譯成法文,並且重新編排瞭章節,將正文劃分為42章;這個版本 (以下稱為“42章版本”)曾經得到貝卡裏亞本人認可和稱贊。“47章版本”與“42章版本”內容基本上是一緻的。最大的差彆在於體係編排和論述次序的不同,“42章版本”把原來分散在不同章節中的、關於相同議題的論述加以相對集中,對某些章的論述順序做瞭調整,並且把關於某些重要議題(例如刑訊和死刑)的論述予以前移。根據我的比較,“42章版本”比“47章版本”多1句起承上啓下作用的話;而“47章版本”則比“42章版本”多7句話,並且存在個彆用詞上的差異(關於這些不同之處,譯者均在 “47章版本”的中譯文裏——加以注明)。10年前由中國大百科《論犯罪與刑罰》齣版社齣版的《論犯罪與刑罰》中譯本是我以“42章版本”為藍本完成的,這個版本於2002年由中國法製齣版社重新齣版。現在中國方正齣版社決定齣版《論犯罪與刑罰》“47章版本”的中文本,這在學術上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將特彆有助於讀者瞭解貝卡裏亞在寫作此書時的原本構思以及此書的原始構架。實際上,這部名著的許多外文譯本都是根據 “47章版本”逢譯的,因而,此版本中譯本的齣版將有助於讀者在閱讀時進行對比,從而深入理解和分析濃縮在這部小書中的精髓。正是齣於這後一個考慮,我們將 《論犯罪與刑罰》一書1819年的英譯本附於中譯文之後。這個英譯本實際上是根據法文譯本轉譯的(缺“緻讀者”,它的文字通俗、流暢,對原著觀點錶現齣較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從另一方麵品論,這個英譯本比較自由,譯者不拘泥或者不注意一些具體詞句的翻譯;省略瞭原著中的一些錶述(尤其是一些華麗辭藻的錶述),有些章節中還有大段的漏譯 (這不能不說是遺憾之處)。關於這些情況,讀者可以在對照閱讀時自行分析和評判。為齣版 “47章版本”,譯者再次對原來的譯文進行瞭校訂,作齣瞭一些修正。除原來的注釋外,在此次校訂過程中,譯者新增瞭一些注釋,尤其是為瞭對 “47章版本”作齣某些必要的說明。
读了《论犯罪与刑罚》,我对法律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罪行相适应,刑罚人道主义等理论的影子。读完后,我思考了很多问题。 一,法律的作用。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法究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
評分 評分第一次接触“易感触的力量”,很新奇。其实当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系统了解的人大概不多。“如果所采用的力量并不直接触及感官,又不经常映现于头脑之中以抗衡违反普遍利益的强烈私欲,那么,群众就接受不了稳定的品性准则,也背弃不了物质和精神世界所共有的涣散原则。...
評分人类的历史总是相似。在书中,即使作者所写的内容、所发生的事件与存在的问题,在过去我们同样经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不断上演,正如书中所言:谬误到真理、从光明道黑暗到光明的艰难面可怕的过渡,属于第二个时代。一旦人们的心灵安静下来,一旦焚尽国家的烈火熄灭下来,...
評分本人是一名法学专业大学生 近期作《论犯罪与刑罚》的书评 特此参照豆瓣上的书评 摘录一些个人认为具有观点价值 突出的viewpoint 立法是一门艺术 一、个人体会与思考 1、世界各国还是有必要保留死刑,特别是对中国来说。理由有二:其一,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中国法律文化崇尚...
罪刑法定相關,貌似隻有黃風譯本。
评分大一下刑總or犯罪學,忘記m
评分印象最深的一章是貝卡利亞關於死刑論述的那張,在那個時代能有如此的精彩論述實在難得
评分用一天讀完,用一生思索,用一個世紀踐行。為瞭最大多數人分享最大幸福。
评分比起42章版,47章版沒有被改動,更接近貝卡裏亞(及該書其他閤作者)的原意。必讀書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