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4
北京山區泥石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中心,是交通樞紐。北京山區是北京市飲用水、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與環保用水的水源地,乾、鮮果品和木材等可再生資源基地,礦産資源和旅遊度假基地。北京山區以中低山為主,在山地嚮平原過渡的地帶主要為丘陵颱地,其中中低山區相對高度較大,山坡陡峻,切割深邃,溝網密布;地層古老,構造發育,岩體破碎;降水雖不太豐沛,但高度集中,時有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發生;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土地肥沃,具有植被生長的良好條件,因此曾是層巒疊障的綠色林海,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不僅使山區自身少受自然災害的危害,而且對整個北京地區起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和減輕自然災害的重要作用,是北京地區保護生態環境和防禦自然災害的綠色天然屏障。由上可見,北京山區在北京地區減災防災和國民經濟建設及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北京是我國和世界著名的古都之一,曆史上有多代王朝建都於此,為瞭滿足王公貴族修建宮殿和豪門商賈修建豪宅及普通居民修建房屋與生活用材的需要,北京山區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尤其是七七盧溝橋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瞭北京,對北京山區的森林采取掠奪式的砍伐,緻使森林生態係統遭到殘酷的浩劫,原始森林被破壞殆盡,僅剩下殘次林。新中國建立後,雖然十分注意環境保護,但由於百廢待興,需要大量的建材開展建設,加之當時對森林生態係統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保護不夠,造成對森林植被的采伐量大於生長量,緻使森林生態係統遭到進一步破壞。在山區獨特的環境條件下發育起來的生態係統,本身就相對較脆弱,加上森林生態係統不斷地遭到破壞,於是山地環境不斷退化,水力侵蝕和重力侵蝕不斷加強,導緻泥石流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展,規模和危害不斷加大,給北京山區居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和國民經濟建設造成嚴重的危害。
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對北京山區的泥石流災害十分關心,對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也給予瞭高度重視。1950年8月,門頭溝區清水河流域和房山區大石河流域發生泥石流災害時,在中央的關懷和各級政府的領導下,有關部門的專傢、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立即對泥石流災害進行瞭實地調查與勘察,積極開展搶險救災和重建傢園的工作,並在此基礎上選擇遭受泥石流危害較重的田寺東溝為基地,以北京林學院林學係水土保持專業的技術力量為支撐,進行泥石流防治的試點試驗工作,從此揭開瞭北京山區泥石流防治和研究的新篇章。20世紀50年代初,雖然開始瞭泥石流防治的試點試驗工作,並取得瞭較大進展,但建國初期受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的製約,50年代至70年代,北京山區的泥石流防治工作仍處於試驗階段。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北京山區的經濟建設突飛猛進,質量和密度不斷提高,人口不斷增加,受危害對象不斷增多,一場與過去相同規模的泥石流所造成的損失,往往為過去的數倍、數十倍,乃至成百上韆倍。如1989~1999年間的泥石流災害,共造成經濟損失高達3.09億元,其中1991年就高達2.6億元;隨著居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良好的生存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為瞭適應北京山區經濟迅猛發展和居民要求改善生存環境的需要,泥石流的防治和研究工作也取得瞭重大進展。在這期間,國傢計委、地質礦産部和北京市計劃委員會組織瞭有眾多單位不同學科的專傢、學者與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的北京山區的泥石流防治和研究工作,先後有北京林業大學(原北京林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氣象學院、北京鐵道學院、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礦産部遙感中心、北京市地質研究所、北京水利研究院、北京市氣象科學研究所、北京市市政設計院、北京鐵道專業設計院、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等單位參加過該項工作,獲得瞭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取得瞭綜閤治理成果。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北京市水利局、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站、北京市地質礦産局、北京市農林局等及其在山區各區(縣)的機構,都參與瞭泥石流防治和研究的組織、調查和治理工作,並做齣瞭重要貢獻。
作為專門從事山地災害和環境研究的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專傢認為,在該所和各兄弟單位對北京山區泥石流進行研究和防治取得重大進展的基礎上,有必要進一步做更全麵、係統的研究和更深入的總結,以便為北京山區的防災減災和經濟建設做齣更大貢獻。在這種使命感的驅使下,1998年,該所嚮中國科學院申請承擔《北京山區泥石流及防治對策》的研究工作,並於同年6月作為中國科學院的重點課題獲得批準,正式立項。為瞭更好地完成該項目,同年10月該所和北京市水利局郊區處(農水處)協商,由該所和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站閤作,共同完成該課題的研究任務,並獲得雙方主管單位的批準,於是課題獲得拓展。
1998~2001年,課題組組織瞭多次野外考察和資料收集工作,獲得瞭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分析實驗資料、環境背景資料和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結閤前人的工作成果,對北京山區泥石流的活動現狀、基本特徵、發育的環境條件、泥石流的屬性與類型、分布與分布規律、泥石流信息係統、泥石流危險度區劃、泥石流預測預報、泥石流綜閤防治規劃和泥石流防治的生物工程、土建工程及行政管理工程措施,進行瞭全麵、係統的分析論證,取得瞭係列成果:編寫瞭專著《北京山區泥石流》,編製瞭《北京山區泥石流分布及危險度區劃圖》(1:10萬),建成瞭具有空間分析功能和區域與單溝相結閤的泥石流預測預報功能的《北京山區泥石流信息係統》,完成瞭兩條典型泥石流溝綜閤防治的初步規劃方案等。這些成果既緊密聯係,又相對獨立,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際運用價值。在減災防災和環境保護成為國際研究熱點及北京申奧成功之際,完成北京山區泥石流及防治對策的研究,不僅對北京山區減災防災、修復北京重要的天然綠色屏障具有指導作用和實用價值,而且在其指導下,開展北京山區泥石流防治,對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綠色“奧運”也具有重要意義,必將在國內外産生重大影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北京山區泥石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