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余庆(1924—2014),湖南省湘阴县人。1950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为《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和《拓跋史探》。
《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辑存的是书名断代范围之内的近年读史之作。文章一般写在1979-1989的十年之间,少数文章定稿稍晚一点,但内容都是在这十年之中酝酿的。有两篇写得较早,这两篇与《探微》其他文章在观点上有承袭或照应之处,所以经删节后也选收进来了。 以《探微》名书,无新鲜感,不惬人意。我原想把十年时限这一因素放到书名中去。这十年与过去大有不同,读书写作的外部条件有了改善,是非常难得的。有一位文学家以《十年蹒珊》为文章标题,吸引了我。我很想找一个类似的书名。但是琢磨许久,终于放弃了这个打算。因为,历史学毕竟不同于文学,古史又不同于近史。古史内容缺乏现实感,本来就枯燥;而我的文章又比较浓缩,读起来难得有轻松之感。这样的书,要赋予它一个富有哲理。文采而又活泼、简练的书名,反而不伦不类,不如虽平淡却实在一点为好。我的兴趣在钩沉发隐,以《探微》名书,倒也符合实际。 收人《探微》的文章都经过修改,有的改动很大,甚至重写一过。所改动之处,或换题目,或增设文内标题,或补充订正资料,或调整充实论点。但是各文主旨概依旧说,以存其真。有几篇文章新加了简短的跋语,其内容一般是资料和论断有所增益而在修改原作时未能包含者,也有的是对原作的一些说明。由于《探微》所收某些文章原来已有了“附语”、“后记”之类,所以在编次《探微》时附加的这类文字,一律冠以“作者跋语”,以示与原有附加文字相区别。 十年来每有所思所作,总不免晚学之憾。但是自知之明和学有所守的体会却日渐增长。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在自己的一种著作付印后被问及此后写同类作品的设想,他回答说,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是东西,那就要后悔了,而后悔味道不好受。所以他强调说:“我宁恨毋悔。”对这几句话,我曾久久凝思。我知道,学科有不同,学识有高下,不能一概而言,强比前人。不过“宁恨毋悔”的论学之语有如当代《世说》,读来浓郁沁心,极堪回味,我愿以为圭臬。
读罢田先生的这部大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望着窗外,呆坐良久,内心中还流连于青徐往事、孙吴建业以及南北争雄的历史片段中…… 之前读《东晋门阀政治》时,我就感受到了田先生作品之魅力。读历史论文竟有读侦探小说之感,这着实让人兴奋!而在本书中,这一点无疑被演绎得更为...
评分看完小说《达芬奇密码》,最近又开始啃历史书了,现在看的是田余庆的《秦汉魏晋史探微》。说到田先生,还是从他的《东晋门阀政治》开始了解到的。几年前在网上瞎逛,看到一个可以下载书的网页,就顺手下载了《东晋门阀政治》、《南明史》、《草原帝国》等书,只是在网上看很不...
评分«秦汉魏晋史探微»是田余庆先生的一部论文集,主要针对秦汉魏晋时期,一些历史细节的解读,主要包括汉武帝轮台诏始末、曹魏与世家大族以及青徐豪霸的斗争、蜀吴政权与遗留官员和本地士族的斗争、北府兵始末等几个主要议题。田先生不亏是著名秦汉魏晋南北朝研究名家,对史...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春风拂面,说理清晰,有理有据但却不枯燥,有通透之感。田余庆先生讲述了秦汉魏晋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亡秦必楚”、“轮台诏”、《隆中对》、曹操孙吴、暨艳案和东晋门阀政治等等。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在阐述一些史实的论述,也在传递一些史论思想和研究方...
评分田先生无疑是现在国内史学界的大拿了,这书绝对牛逼
评分笔力千钧。
评分笔力千钧。
评分通俗易懂、极其精彩。探赜索隐,以小见大,论述细致周密,史料详实,新意迭出。逻辑与把控全局之功力极强,论证时能荡开再收回去。开头两篇“说张楚”和“论轮台诏”。接后的三国部分最多,涉及领域也很广,包括人身依附关系、豪霸宗族、战略地缘、党派斗争、历史进程等等。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因写得最早,较之其它章节时代痕迹最深功力最浅,最为遗憾。为曹丕的军事能力进行平反,说其发动广陵之役“临戎不武”实则为荡平青徐豪霸。从隆中对之“跨有荆益”、刘备托孤、李严兴废等问题,层层解析诸葛亮治蜀的战略与蜀汉新旧权力的制衡。又从孙策渡江、诛戮英豪与孙权时对张温暨艳案的处理论证了孙吴政权的江东地域化。最后则是北府兵从发轫到式微的考辨。最后的最后,田老语重心长告诫青年,不管时代怎么变,搞好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最重要。
评分盛名不虚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