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FredrikLogevall),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劳伦斯•D.贝尔弗教授(the Laurence D.Belfer Professor),同时在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历史系任职。他有9部作品,本书获普利策图书奖。弗雷德里克的随笔和评论文章经常被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以及《政治家》《每日野兽》《外交事务》上。他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曾是美国对外关系历史学家协会主席,以及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以及美国历史学家协会成员。弗雷德里克现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
看完了,颇感意外。这本《战争的余烬》分为上下两册,讲的二战后第三世界独立浪潮中,越南人民抵抗法国殖民主义复苏的历史。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很多问题,大体能解释为啥越南和中国交恶,以及欧美之间的冲突。 二战后,英法作为胜利国,力图恢复二战前殖民地历史下的国际秩序。...
评分1.序言页3行16:“吴廷琰”应为“吴庭艳”。 2.前言页5行20:“界限”应为“界线”。 前言页5行25:“吴奇迹”应为“艳奇迹”。 3.前言页7行3(以及页8,13):“法国-印度支那战争”应为“法国印度支那战争”。 4.前言页12行16:“十五年”应为“十四年”。 5.页2行1:“中央同...
评分首先题材就很吸引眼球,其次作者的文字有大量参考文献支持,最后作者的笔法生动有趣并且相对客观。 很多结论也许是“事后诸葛亮”,但都非常有趣,如书名“战争的余烬”---“美国的军事干预不过是发生在另一场‘殖民主义战争的余烬中’”。又如,法国在二战中相继被德国在本土...
评分首先题材就很吸引眼球,其次作者的文字有大量参考文献支持,最后作者的笔法生动有趣并且相对客观。 很多结论也许是“事后诸葛亮”,但都非常有趣,如书名“战争的余烬”---“美国的军事干预不过是发生在另一场‘殖民主义战争的余烬中’”。又如,法国在二战中相继被德国在本土...
评分说起发生在1880年代的那场中法战争,通常的看法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但更为准确的结论是中国“全局大败,局部小胜”,而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则在这场战争之后得以确认。这种形势一直持续到二战爆发。1940年法国败于希特勒纳粹德国后自顾不暇,法...
戏剧化的故事性叙事,其他一般。
评分靠着美国的钱和装备,用法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德国,越南的兵和本来都主动解散了越南共产党并给自己取名要“明志”的越南厨子打了一场成分复杂的殖民战争……
评分戏剧化的故事性叙事,其他一般。
评分靠着美国的钱和装备,用法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德国,越南的兵和本来都主动解散了越南共产党并给自己取名要“明志”的越南厨子打了一场成分复杂的殖民战争……
评分the go-to book for Indochina War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