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1979年生於新疆奎屯建設兵團。齣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鼕牧場》。曾獲天山文藝奬、在場主義散文提名奬及新銳奬、上海文學奬、人民文學奬、硃自清散文奬等。現供職新疆喀納斯景區。
“羊道”係列是李娟與哈薩剋牧民紮剋拜媽媽一傢共同生活、曆經寒暑跋涉後,在幾年時間內陸續寫下的文字,共分三捲。這是第二捲,講述的是在發生在前山夏牧場的故事。
在李娟筆下,這支也許是世界上僅存的、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民族的生存景觀得以呈現。這是一種與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滿瞭艱辛、苦難而又自有其尊嚴與樂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強調他們的與眾不同。而我,我更感動於他們與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歡樂,相同的憂慮與相同的希望。”
我在新疆生活过一些年,也去过草原和牧场,夜晚宿过公路近处齐刷刷胀鼓鼓的圆顶白色毡房,清晨也眺望过它们站在远方疏疏拉拉一簇,头上顶着烟囱冒着炊烟。太阳在这片草原的尽头缓慢地往上爬,阳光穿透早晨湿冷的空气,温柔地给大地镀上金光。盘亘交错的绵延山脉,一半叠影重重...
評分很难想象,一个人离开自己原有的生活,深入到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一个家庭去体验生活。不是仅仅离开独自生活啊,是将自己全然投入到另一家人家,跟随那家人起居、生活、劳作。更何况,还是从定居生活到跟随一个哈萨克游牧民族家庭逐水草迁徙。李娟做到了。并且在她的文字叙述中...
評分我从李娟羊道系列的《春牧场》开始读起,顺应着季节的变化,伴着李娟的文字,开始领略真正的游牧民族的生活。 和此前李娟回忆阿勒泰生活的散文不同,这是她辞去机关工作后进入真正的牧民家庭,而且是个中等生活水平的纯牧民家庭,跟着他们一起转场、挤奶、赶羊、烤馕,作为这个...
評分我不知道该写下一些什么,似乎关于自然。 李娟是一个如梭罗一般的苦行者,直面自然本身,平静地生活着,平静地面对着周遭发生的一切。 因为读得太快,竟然没有发现更多静处流淌的哲思以及苦痛,我必须反思。 李娟也长大了,没有了之前的俏皮可爱,多了很多冷静深思。在她简单的...
評分看瞭這本纔知道,原來李娟一直住在遊牧人傢的傢庭,體驗他們的生活。印象比較深的是結尾講牧羊女的,尤其是那個漂亮的跟其他人不太一樣的蘇乎拉。作為一個體驗者,可以隨時抽離齣這種生活,而她呢?努力活齣不同的樣子但終究被拽迴之前的軌道瞭吧。牧人的生活清苦又自由,但是很難說到底誰更幸福。
评分哈薩剋的故事。
评分我最喜歡李娟的地方,在於她對於遊牧生活本身,並不賦予田園牧歌式的詩性美飾,而是清楚地認識到這種生活本質的原始和粗礪。所以她對哈族某些注定要消逝的傳統,不是一味地呼籲迴歸(忍不住想黑一把王開嶺),而是錶現齣憂傷的認同
评分李娟的文字很符閤我現階段的審美,看不到技巧,深刻的感受力是最好的技巧。看到一個作傢的評論說 李娟具有天纔筆觸,頗似蕭紅,阿勒泰之於李娟正如呼蘭河之於蕭紅,深以為然
评分【2020.9】這一部裏的某些部分勾起瞭對《我的阿勒泰》的迴憶,又是樹林又是雲朵的,心又放空瞭。大山裏的時間被無限拉長,不會賦予事物什麼神聖的屬性。每天循環做著世代都在做的事,牧羊放牛,串門拖依,不問原因不在乎意義,高興就好。完全感同身受那種活在世俗中,對多一點少一點、有還是沒有的計較,就像李娟永遠介意著牧民們無所謂的事情。羨慕牧人身處自然融入自然順其自然的活法兒。哦對瞭!我好像知道為什麼愛李娟瞭,至少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寫東西“喜歡”跑題,動不動就“說岔瞭”,世上岔路那麼多,你準知道它就不可能是條好路?薩蘇也這麼愛倚裏歪斜東奔西跑,所以我也喜歡他(你看我這不就說岔瞭)!這本裏的括號我也超級喜歡,嗯對我也愛用括號(見上一句)……ps,看瞭李娟的照片,很小隻的樣子,難怪乾什麼都很可憐!豁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