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夹边沟

告别夹边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显惠,1946年出生,祖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汉族。1965年兰州二中毕业,同年上山下乡河西走廊西段的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十一师。当过农工、售货员、教师。二次上学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后在河北省大清河盐场、天津塘沽盐场工作。1980年处女作《陇上七月》发表于《甘肃文艺》,1986年《这一片大海滩》获全国短篇小说奖,2003年,以《上海女人》、《逃亡》获第一届中国小说学会学会奖短篇小说奖。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这一片大海滩》、《夹边沟记事》等。现居天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杨显惠
出品人:
页数:549
译者:
出版时间:2003-08-01
价格:2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12544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杨显惠 
  • 历史 
  • 纪实 
  • 反右 
  • 伤痕文学 
  • 告别夹边沟 
  • 中国 
  • 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告别夹边沟》虽然大多有原型和真人真事做基础,但它们毕竟是艺术品,是小说——纪实性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由于事件本身长期的隐蔽性和一朝揭开真相带来的震惊,由于素材来源的特殊性和特定性,这部以夹边沟事件为原型的作品很难不采取纪实小说的方式,它甚至也无法摆脱采访体和转述体等等新闻手法的运用。应该承认,这部作品的感染力,有一半来自基本事实的惊人,但是,倘若没有作家主体的创造性重构,也绝不可能拥有现在这样强烈的震撼力。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也是我们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把夹边沟记事这本书看完,饶是我自认已经差不多修炼出铁丝心肠,也有好几次感觉很是辛酸,愤怒和感动。 关于58,59,60那几年,小时候听奶奶有提过很少的几次,相邻村庄有几户人家的孩子生生饿死。所幸我爷爷的祖父虽然是大地主,但是生性好赌能...  

评分

作家杨显惠采访到甘肃定西的一个老人,这位1960年春天参加过抢救人命的干部告诉他一个惨绝人寰的“人相食”的故事。还有一个当年的孤儿也告诉过杨显惠人吃人的故事。   这样的细节,后来都被杨显惠写进了有关大饥荒时期的纪实小说《定西孤儿院纪事》。   从2004年初...  

评分

刚读完杨显惠的《告别夹边沟》。 我越来越觉得《当代》在目录对作品做的简短的评价和介绍越来越恰当。看多了“一片红,一片好”的评语,我以为这也是一种“捧场”。但当我从《当代》读完《中国农民调查》,我开始改变我的看法。当我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上读完《告别夹边...  

评分

刚读完杨显惠的《告别夹边沟》。 我越来越觉得《当代》在目录对作品做的简短的评价和介绍越来越恰当。看多了“一片红,一片好”的评语,我以为这也是一种“捧场”。但当我从《当代》读完《中国农民调查》,我开始改变我的看法。当我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上读完《告别夹边...  

评分

发生在夹边沟的故事只是共和国血泪史的冰山一角,夹边沟不是深度挖掘,因为深度挖掘会伤到“龙脉”。 历史的血泪还被深深地埋藏在封锁当中,极权的罪恶终将大白于天下。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谁来为这段历史负责?谁来给这段历史道歉?  

用户评价

评分

: I247.7/4965-1

评分

杨显惠《告别夹边沟》一口气看完,到《后记》热泪盈眶。灾难与历史,总是会被时间掩藏在浮尘下,一经掀起,悲痛不已。后记说道当年的当事者王永兴老人拖着浮肿的双腿带作者遍访夹边沟难友,未等到文章发表,就匆匆离世。历史仿佛一再重复某些故事的起承转合,总要把伤痛积攒至深,把惨烈伤口抖落给世人

评分

与《夹边沟记事》多有重复

评分

能说什么呢?无论说什么都很无力。

评分

杨显惠《告别夹边沟》一口气看完,到《后记》热泪盈眶。灾难与历史,总是会被时间掩藏在浮尘下,一经掀起,悲痛不已。后记说道当年的当事者王永兴老人拖着浮肿的双腿带作者遍访夹边沟难友,未等到文章发表,就匆匆离世。历史仿佛一再重复某些故事的起承转合,总要把伤痛积攒至深,把惨烈伤口抖落给世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