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嚮靈光消逝的年代

迎嚮靈光消逝的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文學傢和哲學傢;現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傢。齣身猶太望族。早年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從事文學評論及翻譯工作。在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被法蘭剋福大學拒絕後,他終止瞭對學院生涯的追求。1933年納粹上颱,本雅明離開德國,定居巴黎;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國淪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邊境自殺。他的大量著作於身後齣版,為他贏得越來越高的聲譽。

許綺玲,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博士。著有《糖衣與木乃伊》。譯有《明室:攝影劄記》,《迎嚮靈光消逝的年代》。

林誌明,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文學與藝術語言體係博士。譯有《物體係》、《古典時代瘋狂史》、《說故事的人》、《布爾迪厄論電視》。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德] 瓦爾特·本雅明
出品人:
頁數:150
译者:許綺玲
出版時間:2008-7
價格:24.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6334513706
叢書系列:影像閱讀
圖書標籤:
  • 本雅明 
  • 攝影 
  • 藝術 
  • 藝術批評 
  • 瓦爾特·本雅明 
  • 德國 
  • 美學 
  • 藝術哲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什麼是'靈光'?

本雅明在書中為“靈光”下瞭個定義:它是“一種奇特的時空交織,一種獨有的、無論離得多近都總是帶有距離感的錶象或外觀”。作為具體體現,本雅明把它描繪為人參悟自然時所感受到的一種氛圍:“夏日午後休息,對著天盡頭的山巒或頭頂上播撒樹陰的枝條凝神追思,直至這個凝思的時刻與之所關照的事物的物象溶為一體——這就可謂吸納瞭山巒或枝條的靈光”

《迎嚮靈光消逝的年代》輯錄本雅明論藝散文四篇:《攝影小史》、《機械復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繪畫與攝影》、《法國國傢圖書館中國畫展》。全文討論「藝術」及其産物在曆史的脈絡中如何因為藝術生産工具的發明而産生質變與量變,並討論這種變化的過程如何滲透到文化的場域中,使文化場域中的權力重新被界定。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1839年,达盖尔用上了碘化银的铜版置于暗箱内,曝光后,得以将浮动的镜像固定下来,摄影术问世。摄影发明之后,陷入争议之中长达百年之久。争议的思想渊源在今天看来近乎腐朽。 “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类发明的机器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留住影像,就是亵渎神灵”、...  

評分

关于aura一词的译法。现在比较公认的是三种译法:“灵晕”、“光晕”和“灵光”。其中张玉能老师认为翻译成“光晕”最好,理由是可以准确地体现出机械复制时代以前的艺术品的“本真性”和“神秘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觉得aura更应该翻译成“灵光”。因为它能同时兼顾神学...  

評分

(一)“灵光”: 1)《摄影小史》 “早期的相片,一切都是为了留传久远……”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在眼前……” 2)《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即使是最完美的复制也总是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  

評分

(一)“灵光”: 1)《摄影小史》 “早期的相片,一切都是为了留传久远……”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在眼前……” 2)《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即使是最完美的复制也总是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此時此地。

评分

居然是再版,標錯瞭

评分

《機械復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那篇太牛太牛!本雅明是有多敏銳的感受力纔能以“靈光”為切口探討藝術的發展及政治—藝術間的關係。

评分

好多話反反復復來來去去讀上五遍還是看不懂,決定推鍋到翻譯身上。最有名的《機械復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反而覺得結構很散,從約翰伯格看到本雅明,還是喜歡約翰伯格。

评分

買瞭纔發現這就是John Berger寫Ways of Seeing時參考最多的那篇文章. 靈光的這個翻譯真好, 不僅僅限於美學藝術, 生活中/自然中的好多東西都是有靈光的, 而他們的靈光也慢慢沒瞭...未來是屬於業餘者的...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