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最优货币区(OCA)理论 5
第一节 创始阶段——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5
1.1.1 要素流动性标准 6
1.1.2 经济开放度标准 13
1.1.3 生产多样化标准 15
1.1.4 金融一体化标准 15
1.1.5 通货膨胀率相似性标准 16
1.1.6 政策一体化标准 17
1.1.7 政治意愿 18
第二节 调和阶段——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8
1.2.1 货币一体化的收益 19
1.2.2 货币一体化的成本 19
1.2.3 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 22
第三节 重估阶段——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新发展 25
1.3.1 新最优货币区理论 26
1.3.2 最优货币区的实证分析 35
第二章 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经验 44
第一节 货币联盟的基础——经济合作 44
2.1.1 欧共体的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诞生 45
2.1.2 罗马条约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46
第二节 欧洲的货币一体化 47
2.2.1 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维尔纳计划” 47
2.2.2 欧洲货币体系的初步建立 48
2.2.3 欧洲货币联盟的初步安排——德洛尔报告 49
2.2.4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 50
第三节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中的政治合作 51
2.3.1 法德合作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成功的关键 52
2.3.2 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探索 54
第四节 欧洲货币联盟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启示 55
第三章 东亚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58
第一节 东亚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 58
3.1.1 已有的研究结论 58
3.1.2 东亚经济周期的同步性 59
第二节 东亚地区宏观经济冲击的对称性 61
3.2.1 国内外对东亚的非对称冲击研究 61
3.2.2 东亚经济体的冲击相关性 65
3.2.3 东亚经济体经济冲击的大小与调整速度 68
第三节 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性差异 69
3.3.1 东亚地区的产出结构差异 70
3.3.2 东亚地区的贸易结构的差异 73
第四节 东亚的贸易一体化 76
3.4.1 东亚的贸易与开放 76
3.4.2 东亚的区内贸易联系 77
第五节 东亚满足最优货币区其它标准的分析 82
3.5.1 东亚的要素流动性 82
3.5.2 东亚的金融一体化 83
3.5.3 东亚的货币政策效应 85
3.5.4 东亚的最优货币区指数评估 85
第四章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现实基础与限制性因素 87
第一节 东亚经济与货币合作的现状 87
4.1.1 东亚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87
4.1.2 东亚的货币合作现状 91
4.1.3 东亚的金融合作 99
第二节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方案与设想 101
4.2.1 “欧元之父”蒙代尔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建议 101
4.2.2 东亚美元本位制 102
4.2.3 一揽子目标区爬行钉住(BBC规则)方案 104
4.2.4 “亚洲汇率机制(AERM)”方案 105
4.2.5 “东亚日元化”(“日元区”)方案 106
4.2.6 钉住区域内和区域外货币共同构成的货币篮制(混合货币篮制)方案 107
4.2.7 货币局或“美元化”方案 110
第三节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限制因素 111
4.3.1 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111
4.3.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轴心国与合作的动机的差异 112
4.3.3 东亚缺乏制度性合作基础 113
第五章 东亚构建次区域货币区的可行性分析 115
第一节 次区域货币联盟的理论与实证方法 116
第二节 东盟组成次区域货币区的可行性 118
5.2.1 东盟概况 118
5.2.2 东盟内的要素流动性 119
5.2.3 东盟内部的贸易一体化 121
5.2.4 东盟的生产多样化程度 124
5.2.5 东盟内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 125
5.2.6 东盟内金融一体化程度 126
5.2.7 东盟的货币政策 129
5.2.8 东盟货币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因素 130
第三节 大中华区组成次区域货币区的可行性 131
5.3.1 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要素流动性 131
5.3.2 内地与港澳的贸易一体化 133
5.3.3 内地与港澳的生产多样化程度 134
5.3.4 内地与港澳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 135
5.3.5 内地与港澳的金融一体化程度 136
5.3.6 内地与港澳的货币政策 138
5.3.7 内地与港澳货币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因素 138
第四节 日韩组成次区域货币区的可行性 140
5.4.1 日韩区的要素流动性 140
5.4.2 日韩的贸易一体化 141
5.4.3 日韩的生产多样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差异 142
5.4.4 日韩之间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 143
5.4.5 日韩间的金融一体化程度 143
5.4.6 日韩的货币政策 145
5.4.7 日韩两国货币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因素 145
第五节 东亚次区域货币区与统一货币区的比较 146
5.5.1 成本比较 146
5.5.2 收益比较 149
5.5.3 成本——收益综合比较结论 150
第六章 建立东亚次区域货币区的构想——以大中华区为例 152
第一节 次区域货币联盟的理论探讨 152
6.1.1 经济货币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152
6.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路径 153
第二节 东亚次区域建立货币联盟的模式、条件与措施 155
6.2.1 东亚次区域货币联盟的模式选择 155
6.2.2 东亚次区域货币联盟建立的条件与措施 158
第三节 大中华统一货币区构建的阶段性目标与安排 161
6.3.1 短期目标:在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向关税同盟过渡 161
6.3.2 中期目标:实现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商品、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建立统一大市场 162
6.3.3 长期目标:建立内地与港澳的单一货币区 164
第四节 大中华单一货币区的模式选择的初步构想 164
6.4.1 内地与港澳共同货币的选择模式 164
6.4.2 内地与港澳统一中央银行的模式选择 165
第五节 内地在建立大中华单一货币区前的主要措施 172
6.5.1 加强内地与港澳间的货币金融合作 172
6.5.2 加快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 173
6.5.3 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173
6.5.4 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174
附录 总需求与总供给冲击模型 177
参考文献 183
致谢 190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