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 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报总编辑等职;现为《新新闻》周报总主笔、博理基金会副执行长,并为News98 电台“一点照新闻”、BRAVOFM91.3 电台“阅读音乐”节目主持人。
长篇小说──《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大爱》《暗巷迷夜》。中短篇小说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独白》《红颜》《往事追忆录》《背过身的瞬间》。
散文集──《军旅札记》《悲欢球场》《场边杨照》《迷路的诗》《Cafe Monday》《新世纪散文家:杨照精选集》《为了诗》《故事效应》。
文学文化评论集──《流离观点》《文学的原像》、《文学、社会与历史想象》《梦与灰烬》《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Dreamer》《知识分子的炫丽黄昏》《问题年代》《十年后的台湾》《我的二十一世纪》《在阅读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雾与画:战后台湾文学史散论》。
现代经典细读系列──《 还原演化论:重读达尔文物种起源》《颓废、压抑与升华:解析梦的解析》《永远的少年:村上春树与「海边的卡夫卡」》。
近作──《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想乐》。
微博:weibo.com/yangzhao63
做父亲的关注女儿生命的每一步是如何展开,女儿生命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反过来影响父亲对自身生命的感悟和反思,母亲提供了他们父女俩生命历程中的点滴瞬间的照片,这一切都构成了人间最美的画面。
本书以类似对话、日记、独白的散文诗形式抒写父女俩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这不是一个人的创作,是父亲、母亲、女儿,一家三口,共同创作了独一无二的互动文本,爱是弥漫其中的内核。
它是一本情书。杨照明目张胆地背着老婆和另一女孩倾吐心思、反思现实、垦抉记忆、期许未来;其多愁善感,迷惘惆怅,非堕入情网不能办。继《迷路的诗》之后,杨照再一次轻掩住他搏理善辩的滔滔之论,娓娓向女儿述说自己。
作为一个母亲后备军,很能理解杨照对女儿的关爱,而在这点点滴滴的成长故事中,更渗透着父亲对女儿的培养。 每个家长都对儿女有着各种期盼甚至期望,从孩子孕育的一刻起,这个想法就萌发了。我也发现到现在为止,我对孩子的所谓“期望”好像只有让他/她开心的活出自己。然而读...
评分“很多小baby的时光,你大概都忘了,现在专心注意着自己‘又不是小baby’的成长。没关系,我会帮你记着,这正是人类跨时代一起生活成长的最大好处。你生命的一部分,自己来不及记忆的部分,可以保留在我这里,不会消失,不会遗落。” 这是其中一篇《帮你留着你来不及记忆的时...
评分《我想遇见你的人生》:遇见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 做为装逼惯犯,我居然没做过推荐书籍这么风雅颂这么阳春白雪的事,实在太不应该了! 毕业在即,每次打电话回家都是,“找家里附近的工作吧,找家附近的工作吧,县里不行,市里总可以了吧,不过要是能回镇上当个老师也是不错的哦...
评分台湾作家杨照写给女儿的随笔集,同时也是对他自己人生的回顾。文字亲切,多以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入手,记录成长感悟。只是那些小孩要懂,大人更该懂的道理,是在作者过往生活阅历与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表达出来的,每篇文末的“大道理”多少有些刻意,单独一篇看尚可,全书近百篇...
评分1. 人的人生有什么没有什么,往往不是取决于我们去了哪里,看了什么,而在与去到看到时,我们的内在感官与记忆有多少准备,生命的丰富与否,与 外在环境的关系,还不如自己内在准备来的密切。我希望你能早早准备好,开放自己,让世界的丰富,通过感官与想象,都变成你生命中...
日常絮语,炉边夜话,每个孩儿都懂的~
评分讲座里的杨照,平和睿智,精彩得让人忍不住把每句话都记下来(幸好我不是那只听写了两万字的脑残粉),作为父亲的杨照,又洋溢着满满的爱,这是一个父亲谦和地蹲在女儿面前,抛去所有的身段、威权,委婉地跟她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虽道远,却没有任重感,因为一字一句充满了深情、宽厚、纵容、智慧和担待 KDL
评分最棒的部分,是和女儿一起分享音乐
评分via 小灰
评分一个半小时翻完这本书,没有惊喜,基本上我觉得只有她女儿本人才有耐心逐字逐句读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