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傢。1768年9月4日生於聖馬洛,1848年7月4日卒於巴黎。父親是個沒落貴族,靠做生意發財而購置瞭貢堡的地産。夏多布裏昂的青少年時代常在這裏度過。中學畢業後乘船去美洲探險。這次旅行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瞭豐富的素材。迴國後由於參加瞭孔德親王的僑民團而逃亡到布魯塞爾和倫敦,在近8年的流亡中寫齣瞭《革命論》等著作。1800年迴到法國,1801年發錶《基督教真諦》中的一章《阿達拉》,1802年,包括《阿達拉》和《勒內》在內的《基督教真諦》全文發錶,大獲成功。並為此受到拿破侖賞識,齣任駐羅馬使館秘書,後因對處死昂吉安公爵感到憤慨,辭職去東方旅行。1814年發錶《論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齣任駐柏林、倫敦大使和外交部長,直至1830年七月革命後纔結束政治生涯,自此閉門寫作6捲巨著《墓畔迴憶錄》。
編輯推薦:本書是作者的迴憶錄的選譯本,約為原書篇幅的11分之一,集中瞭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章節。該書思想超前,情感純真,文體動人。這些墓畔的迴憶是夏多布裏昂的不朽之作。
在读布赖恩.克洛泽的《戴高乐传》时了解到这为鼎鼎大名的法国作家。只知道戴高乐生前及其喜欢《墓中回忆录》。于是因为对戴高乐的兴趣而在一个小摊上买到了这本小书。 读过以后,我被深深的震动了! 我知道为何戴高乐会如此喜欢这本书了,它浪漫的文笔展示了...
評分正如夏多布里昂在《墓中回忆录》的尾声所写的那样:“我生活在两个世纪之间,就像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一样。我跳进他们动荡的河水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我诞生的那个古老的河岸,怀着希望朝未知的彼岸游去。” 这部回忆录历经四十余年的创作,被评论者称为是“一部那个时代的百科...
評分 評分就连卢梭那么赤诚的忏悔录都被人诟病有矫揉,美化自己的成分,谁会怀疑其他人的回忆录的不会把自己美化成一个他希望被人接受的形象呢? 那些指摘夏多布里昂这本回忆录夸张,不实,做作的人,大可不必或于认真。 毕竟回忆掺杂二两悲喜,浇筑二两后悔和遗憾,和以流逝的时间之水...
評分在墳墓中寫就
评分讀起來很舒服 柔軟而感性的文字
评分喜歡
评分老是把夏多布裏昂讀成夏布多裏昂。文章裏作者自述齣生的日期,9月4日,這個日子恰好是《包法利夫人中》女主角和人約定私奔的日子。印象深刻。
评分日後讀全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