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历史的经验需要认真总结
开 篇
第一章 试管风景片断
1.江泽民的“特别介绍
2.从1917到1978
3.百年沧桑招商局
4.一份充满渴望的《请示》
5.香港第一课
6.第29代掌门人的难题
7.李先念批示“照此办理”
8.动力与阻力同在
9.四分钱惊动中南海
10.江泽民:请给蛇口开点绿灯
11.首试“工程招标”
12.海水那边:利耶?弊耶?
13.海水这边:姓资?姓社?
14.与外商交手的故事
15.邓小平视察纪事
16.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上的发言
17.做资深副总理谷牧的顾问
18.东方阿伯丁
19 最初的鹿特丹:3000吨级码头
――蛇口建港之一
20.重债在身,如负千金
――蛇口建港之二
21.撩起面纱,始见初衷
――蛇口建港之三
22.最后一战,没有尾声
――蛇口建港之四
23.探索另一模式
――开发赤湾之一
24.三大风险与“四边”方针
――开发赤湾之二
25.在“滚动”中壮大事业
――开发赤湾之三
26.创办招商银行
27.平安保险公司问世
28.基本方针:“三个为主”与“五不引进”
29.主要失误:没与深圳搞好关系
30 胡锦涛:蛇口应继续走在前面
第二章 挑战人事禁区
1.一票的力量
2.1979,邓小平呼吁破格选拔人才
3.三个著名笑话
4.谷牧亲笔批示
5.“黄埔一期”请来反动权威放毒
6.向中组部长宋任穷求助
7.清华园内三剑客
8.文化艺术发展公司总经理余昌民
9.蛇口工业区总经理顾立基
10.招商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为民
11.来自胡耀邦的支持
12.沉重第一步
13.一位青年发难:“蛇口不要成为大寨!”
14.五大问题如是说
15.来自164人的拒绝
16.一位落选者的胸襟
17.梁宪其人
18.四月地震:341人拒投信任票
19.管理员制服总经理
20.董事会取代管委会
21.偶然抑或必然
22.让“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变为现实
23.几上几下的王潮梁
24.郑奕不是马谡
25.失败英雄丁传作
26.到底谁幸运
27.张江明举一思三
28.《人民日报》审慎评说
29.《新闻周刊》闻风而动
30.当局者“醒”
31.年轻学子大弹异调
32.十年磨一剑
第三章 高筑舆论祭坛
1.“《蛇口通讯》要登批评领导的文章”
2.鸦片・臀部・基度山伯爵
3.匿名人挺身而出
4.三次送审,三次表态
5.步入雷区:不再干预新闻
6.党性与隐私的关系
7.文章终于问世
8.袁庚成为新闻热点
9.蛇口人的反响及其他
10.有人说这是一个阴谋
11.全国好新闻特等大奖
12.青年的质问与教授的批评
13.麻烦涉及到姚依林副总理
14.谁有资格辟谣
15.“袁庚要开始整人了!”
16.让人免于恐惧
17.教师节即席讲话
18.民主=“熊猫”
19.时尚滑向误区
20.一种政治装饰
21.人们懒得激动
22.“新闻沙龙”问世
23.“不能袁庚一人说了算!”
24.北京另一个“沙龙”的经历
25.新闻发布会与压力团体
26.“女娲补天”的命运
27.十年区庆的话题
28.“特权楼”风波
29.袁庚最苍白乏力的一段话
30.无可奈何的“大面积住房方案
31.全总“调查报告”的肯定
32.谁来回答怎么办
第四章 蛇口风波备忘
1.子夜,一位陌生女性的打扰
2.六种叙述文本
3.马立诚:《“蛇口风波”始末》
――叙述文本之一
4.郭海燕:《“蛇口座谈会”始末》
――叙述文本之二
5.为了“报复”的报道
6.魏海田:《蛇口:陈腐说教与现代意识的一次激烈交锋》
――叙述文本之三
7.曾宪斌:《“蛇口风波”答问录》
――叙述文本之四
8.高层指示:见报稿件要“平衡’
9.为袁庚叫一声好
10.措词严厉的抨击
11.李燕杰 曲啸 彭清一:《我们到底讲了些什么?》
――叙述文本之五
12.曾宪斌的“花招”
13.袁庚答疑:这里的反应静悄悄
14.小插曲:许家屯的错误
15.辛文步:《为什么要制造“蛇口风波”》
――叙述文本之六
16.未解之谜:《人民日报》没转载
17.权作结尾:《纵囚论》及其他
尾声
附录一: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上的发言
附录二:蛇口――中国开放与改革的试管
(在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的演讲)
主要参考著作目录
主要参考报刊目录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