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杨绛 回忆录 我们仨 亲情 钱钟书 随笔 回忆 散文
发表于2025-01-22
我们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尽管其中体现了一家三口之间的亲情和温情,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梦境的表述形式,感觉将原本很真的情感弄得很不真。 然而我的确实在实在很喜欢这本书的第三部,也就是对生活的回忆这部分,朴实的叙述之中蕴含着浓浓的深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文字的表述根本不需要技巧,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或者说,文字的技巧达到一定的高度便会仿若无技巧般,正如化妆的高境界是让人看不出你化了妆。
评分文革之前,中国尚有文人学者大学问家。文革之后,旧人渐卒,再无后生出。所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评分我昨天刚刚看完……读到第二部分失散篇简直哭瞎,最后她写“世界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心都碎了,现在还缓不过气来。杨绛与我供职的报社羁绊极深:我有一个同事是杨绛生前最后一个、也是百岁之后唯一一个愿意接见交谈的记者;另一个同事几乎被杨绛当成女儿看待(这个是外界猜测,因为这个同事才华品貌酷似钱瑗,且同样罹患癌症。但她们只作书信来往,约定终身不见面)。以前常听她们聊杨绛的琐事,心里其实有点不喜。记得她们对我说,只要第三者一转述,老太太的言行就会显得很作,但是与本人接触时,却觉得真名士自风流,一切都很自然。看完这本书,我是信了。
评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评分一开始不懂第二部分,于是从第三部分开始看,最后再看第二部分,才知道是用梦境的形式写钱钟书和女儿逝世前的日子。非常钦佩杨绛先生书里体现出来的克制,在90多岁的高龄,回忆已经离世的丈夫和女儿,但书里不见痛彻心扉,反而常常因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感到忍俊不禁。很多人纪念杨绛先生朋友圈刷了屏,她的只言片语也成了感悟人生的鸡汤,可是,先生的学识、背景、品格,我们只不过见了冰山一角而已。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评价杨绛先生”,一句“不敢评”的回答拿了2000多赞,深以为然。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哪是我们这种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经历过、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更没好好读过书的人能评的?
杨绛的《我们仨》真是一本悲情却又温情的爱恋之书。 全书分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部分以梦的形式虚写女儿钱瑗与丈夫钱钟书最后的日子,最后一部分实写几十年来一家人共同度过的风风雨雨。我最喜欢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评分阴雨的下午,不想出门。 绻在温暖的小屋,美禄的香气升腾。 从书架上取下杨绛的《我们仨》。 缓缓阅读。 阅读于我是件美妙的事情。 怎样的文字,怎样的书页,怎样的一种情绪。 第一次读杨绛,怕是十年前的事了。 《洗澡》 脱裤子割尾巴 记忆深刻的一句话 那是文革时的故事 离...
评分最近学车,在市区与郊区间奔波。于是在班车上看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说实话这本早就被捧得沸沸扬扬的书之所以拖到今天,是因为我对钱钟书的了解还仅限于《围城》。可就在翻到目录的一瞬间,我知道这次它给我的感动将不同以往。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
评分杨绛的《我们仨》真是一本悲情却又温情的爱恋之书。 全书分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部分以梦的形式虚写女儿钱瑗与丈夫钱钟书最后的日子,最后一部分实写几十年来一家人共同度过的风风雨雨。我最喜欢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我们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