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綱要暨試題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
簡體網頁||
繁體網頁
孟憲鵬
警官教育齣版社
1997-10
572
30.00
平裝
9787810279017
圖書標籤:
喜歡 哲學綱要暨試題庫 的讀者還喜歡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5-04-21
哲學綱要暨試題庫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哲學綱要暨試題庫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哲學綱要暨試題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描述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哲學綱要及試題庫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A.基本原理綱要
第一章 哲學概論
第一節 哲學的性質和作用
一、哲學是理論化係統化的世界觀
二、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理論
三、哲學是對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四、哲學是最抽象的理論意識形態
五、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六、哲學是階級鬥爭的理論武器
第二節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作用
一、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三、哲學基本問題的作用
第三節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一、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
二、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立的根源
第四節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一、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二、辯證法的基本形態
三、形而上學的錶現形式
第五節 曆史觀問題
一、曆史觀基本問題
二、唯心史觀
三、唯物史觀
四、兩種曆史觀的對立
第二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概論
第一節 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産生
一、社會經濟和政治前提
二、科學基礎
三、理論來源
四、唯物史觀的創立
第二節 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
一、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二、馬剋思主義哲學的階級性
三、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
四、科學性、階級性和實踐性的關係
B.導論試題庫
一、單項選擇題
1―27
二、多項選擇題
1―20
三、填空題
1―12
四、判斷題
1.世界觀就是哲學。
2.哲學是科學的科學。
3.哲學基本問題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的唯一標準。
4.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物質
形態的哲學派彆是形而上學
唯物主義。
5.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個基本
哲學派彆。
6.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發
展觀,其對立的焦點在於是否全麵地
看問題。
7.把世界運動的原因歸結為外因,必然導緻
唯心主義。
8.物是感覺的復閤。
9.存在就是被感知。
10.馬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的
唯物主義。
11.馬剋思主義哲學不是科學的科學
12.唯物主義哲學的曆史觀都是唯
物史觀。
13.唯心史觀的根本缺陷是肯定意誌和思想
動機的作用。
五、簡答題
1.簡要說明哲學的特點。
2.簡述哲學基本問題及其理論意義
3.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形式
是什麼?
4.簡述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
5.簡要說明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6.簡要說明馬剋思主義哲學與科學
的關係。
7.簡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同辯證法
和形而上學鬥爭的關係。
8.簡述唯心史觀的社會根源和
認識根源。
六、論述題
1.分析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對立的根源。
2.試述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3.為什麼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爭從屬於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彆的鬥爭。
4.為什麼說馬剋思主義哲學産生是哲學史上
的偉大變革?
5.試述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點是以實踐
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第二篇 辯證唯物主義
A.基本原理綱要
第一章 唯物主義
第一節 物質論
一、物質
二、運動
三、時間和空間
第二節 意識論
一、意識的本質
二、意識能動性
三、意識的起源
第三節 世界統一性原理
一、世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二、世界統一性的科學證明和哲學論證
三、世界統一性原理的意義
第二章 唯物辯證法
第一節 辯證法概論
一、辯證法的聯係觀
二、辯證法的發展觀
三、辯證法的規律觀
四、辯證法的體係
第二節 辯證法的基本規律
一、對立統一規律
二、質量互變規律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
第三節 辯證法的基本範疇
一、原因和結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現實性
四、內容和形式
五、現象和本質
第三章 認識論
第一節 概論
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基本觀點
二、認識的主體和客體
三、實踐及其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第二節 認識的辯證運動
一、一個認識的全過程
二、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三、認識辯證運動原理的意義
第三節 真理論
一、真理和謬誤
二、絕對真現和相對真理
三、實踐檢驗和邏輯證明
第四節 認識方法論
一、歸納法和演繹法
二、分析法和綜閤法
三、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
B.辯證唯物主義試題庫
第一章 唯物主義
一、單項選擇題
1―54
二、多項選擇題
1-29
三、填空題
1-24
四、判斷題
1.哲學物質範疇同自然科學物質概念
是一迴事。
2.萬物都在運動,但隻在概念中運動
3.“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所以運動和
靜止都是絕對的。
4.運動錶現於它的反麵,即錶現在靜止中。
5.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 ・是物質
分化的根本條件。
6.時間和空間是整理感性認識材料
的工具。
7.時間和空間是絕對觀念的産物。
8.時間與空間的特性不受物質運動的製約。
9.意識……是人腦分泌齣來的一種
特殊物質。
10.一切動物都有意識。
11.正確的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錯誤
的意識不是對物質的反映。
12.一切觀念都來自經驗,都是對現實
的反映。
13.人工智能(思維模擬)可以取代人類
意識。
14.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承認意識能動性。
15.意識憑藉其自身力量可以改造世界。
16.在任何條件下,物質和意識的對立
都是絕對的。
17.世界真正的統一性在於運動性。
18.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承認世界
的統一性。
19.空間和時間可以脫離物質獨立存在。
五、簡答題
1.哲學物質範疇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
理論的關係如何?
2.物質和運動的關係如何?
3.為什麼說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4.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原理是什麼?
5.相對靜止有何意義?
6.什麼是時間、空間?它們同物質運動
有何關係?
7.簡述意識的本質。
8.什麼是意識能動性?其實現途徑是什麼?
9.簡述意識的起源。
10.意識和人工智能的關係如何?
六、論述題
1.試述辯證唯物主義物質範疇及其意義。
2.試述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原理及其意義。
3.試述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觀及其意義。
4.試述意識能動性(主觀能動性)和客觀
規律的關係原理及其意義。
5.試述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
6.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和黨的“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思想路綫關係如何?
7.為什麼說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解放
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綫的理論根據?
第二章 唯物辯證法
一、單項選擇題
1―114
二、多項選擇題
1―66
三、填空題
1―31
四、判斷題
1.辯證法隻承認“亦此亦彼”,不承認
“非此即彼”。
2.新事物就是新産生的事物。
3.矛盾同一性就是對立雙方的相互依存。
4.矛盾鬥爭性是指對立雙方具有對抗的
性質。
5.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種相互聯結的
根本屬性,所以同一性和鬥爭性都是相對的。
6.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同一性和鬥爭性
都是絕對的。
7.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絕對和相對的
關係。
8.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沒有同一性
也沒有鬥爭性。
9.鬥爭本身就是發展。
10.一種內容隻有一種形式與之相適應。
11內因是條件,外因是根據,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
12.兩點論與重點論是相互排斥的關係。
13.個彆隻能在一般中存在,隻能通過一般
而存在。
14.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對立的,不能相互
轉化。
15.教條主義割裂瞭普遍和特殊的辯證關係,
隻承認特殊,否認普遍。
16.對立統一規律揭示瞭事物發展過程中
兩種不同的狀態。
17.質量互變規律揭示瞭事物發展的動力
和源泉。
18.度是事物保持其量的質的限度。
19.質變的根本形式是爆發式飛躍
20.部分質變是根本質變的一種形式。
21.辯證否定是一事物對他事物的否定。
22.揚棄就是辯證否定
23.辯證否定是“保持肯定的東西”的否定。
24.事物發展周期的特點是發展的前進
上升性。
25.一切聯係都是必然的。
26.因果聯係都是本質的必然的聯係。
27.必然性是偶然性的錶現形式和補充。
28.曆史事件都是由偶然性支配的。
29.科學是研究必然性的,所以偶然性是
科學的敵人。
30.凡是存在的都是現實的。
31.內容是本質和現象的總和。
32.內容是本質,形式是現象。
33.形式決定內容,內容反作用於形式
34.假象是錯覺,不錶現事物的本質。
35.本質可以被感官直接感知。
36.現象和本質直接閤而為一。
37.內容和形式這對範疇是說明事物的內在
方麵和外在方麵的關係的。
38.本質和現象這對範疇是揭示內在矛盾和
外在矛盾的關係的。
39矛盾的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
40.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整體和部分
的關係
五、簡答題
1.什麼是唯物辯證法?
2.簡要說明世界普遍聯係原理。
3.運動、變化、聯係和發展之間的關係是
怎樣的?
4.簡述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5.什麼是係統?它和聯係的關係是怎樣的?
6.為什麼說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
實質與核心?
7.簡述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
8.簡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發展就是
對立麵的同一和鬥爭)。
9.什麼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如何分析矛盾特殊性?
11.簡述解決矛盾形式的多樣性。
12.什麼是質、量、度?度這一範疇有何
方法論意義?
13.簡述量變、部分質變和根本質變的關係。
14.什麼是量變?基本形式有幾種?
15.什麼是質變?基本形式有幾種?
16.簡述辯證法與形而上學關於量變質變與
關係的對立。
17.簡要說明量變與質變的相互滲透
18.簡述內因與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9.什麼是辯證的否定?
20.簡要說明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
否定觀的對立。
21.掌握否定之否定規律對堅定共産主義
信念有何意義?
22.事物發展的否定之否定階段為什麼“仿佛
是嚮舊東西的迴復”?
23.什麼是因果聯係?有何特點?
24.什麼是辯證唯物主義決定論?它同
非決定論、機械決定論有何區彆?
25.什麼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26.簡述現實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區彆
及其意義。
27.什麼是可能性?怎樣分析可能性?
28.什麼是內容和形式?
29.什麼是現象和本質?
30.簡述唯物辯證法與黨的思想路綫的關係。
六、論述題
1.論述新事物不可戰勝的原理及其意義。
2.論述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3.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原理如何?並運用這一
原理說明
4.論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係原理,並運用
這一原理說明
5.為什麼說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馬剋思主義
活的靈魂?
6.為什麼說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
矛盾問題的精髓?
7.說明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係及其意義。
8.試述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原理及其意義。
9.說明質量互變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10.試述辯證否定觀及其意義。
11.試述否定之否定規律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12.說明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係及其意義。
13.試述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關係及其意義。
14.說明可能性和現實性辯證關係及其意義。
15.說明內容和形式的辯證關係及其意義。
16.說明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係及其意義。
17.論述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意義。
第三章 認識論
一、單項選擇題
1-40
二、多項選擇題
1-48
三、填空題
1―34
四、判斷題
1.可知論是唯物主義認識論,不可知論是
唯心主義認識論。
2.唯物主義認識論是先驗論,唯心主義
認識論是反映論。
3.能動反映論是唯物主義認識論。
4.唯物辯證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5.認識的主體是第二性的,認識的客體是
第一性的。
6.認識的主客體之間首先是認識關係,其次
纔是實踐關係。
7.實踐既不是純物質活動,也不是純精神活動。
8.實踐是認識的唯一源泉。
9.實踐決定認識的對象和內容。
10.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全過程的兩個階段。
? 11.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是量的
積纍過程。
12.認識的真正目的在於經過感覺而達到
思維
13.認識―實踐―認識,是對一個客體認識
的全過程。
14.實踐―認識一實踐這一認識全過程一次
就可完成。
15.認識運動是有限的。
16.“群眾-領導-群眾”與“實踐-認識-實踐”
這兩個公式是同一的。
17.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所以客觀事物即真理。
18.客觀事物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19.對同一事物的真理可以有多個,所以
真理是多元的。
20.真理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組織起來
的經驗。
21.真理具有絕對性,所以真理是永恒
不變的。
22.誇大真理的絕對性,否認相對性,是相對
主義。
23.真理具有相對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24.誇大真理的相對性,否認絕對性,是絕對
主義。
25.真理與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所以真理與錯誤沒有明確界限。
26.邏輯證明能指導實踐檢驗,所以邏輯證明
也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27.歸納法是初級認識方法,演繹法是高級
認識方法。
28.分析是綜閤的基礎,沒有分析就
沒有綜閤。
29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是曆史方法。
30從抽象上升到具體中的抽象是感性具體。
五、簡答題
1.為什麼說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是消極
被動反映論?
2.簡述認識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
3.簡述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係。
4.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錶現在哪些方麵?(簡述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5.簡述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6.簡要說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
7.認識過程的飛躍是什麼?為什麼說飛躍
是能動的?
8.簡述對一個具體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
多次反復纔能完成。
9.如何理解從理性認識嚮實踐飛躍的重要性?
怎樣實現這一飛躍?
10.為什麼說真理是客觀的?主觀真理
錯在哪裏?
11.真理嚮謬誤轉化的條件是什麼?
12.謬誤嚮真理轉化的條件是什麼?
13.什麼是邏輯證明?它與實踐檢驗真理
標準有何關係?
14.簡述歸納和演繹的辯證關係。
15.簡述分析和綜閤的辯證關係。
16.什麼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
六、論述題
1.試述辯證唯物義認識論是能動反映論,
並用它闡明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
2.試述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觀。
3.試述認識辯證過程原理,並用該原理說明理論和實
踐具體的曆史的統一。
4.試述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群眾路綫
的關係。
5.試述真理的絕對性(絕對真理)和相對性(相對真理)
的關係原理,並說明它對堅持
和發展馬剋思主義的指導意義。
6.試述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及其確定性
與不確定性的統一,並說明它的理論
意義和現實意義。
7.如何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黨的
思想路綫的理論基礎?
第三篇 曆史唯物主義
A.基本原理綱要
第一章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第一節 社會存在
一、社會的物質性和規律性
二、社會物質生活及其條件
第二節 社會意識
一、社會意識概論
二、社會意識的結構
三、社會意識形態諸形式
四、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
第二章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第一節 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
一、生産力
二、生産關係
三、生産方式
第二節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
一、經濟基礎
二、上層建築
三、社會形態
第三節 社會發展的辯證運動
一、社會基本規律製約社會發展的過程
二、基本規律在社會主義前各社會的錶現
三、社會主義社會基本規律的特點
四、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和優越性
第四節 社會革命
一、社會革命的根源和實質
二、社會革命的類型和形式
三、社會革命的作用
第三章 社會主體與社會前景
第一節 階級與國傢
一、階級
二、國傢
三、階級的消滅與國傢消亡
第二節 群眾和個人
一、群眾史觀和英雄史觀
二、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
三、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
四、群眾和個人的關係
第三節 社會前景
一、社會文明
二、人類的解放
B.曆史唯物主義試題庫
第一章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一、單項選擇題
1-28
二、多項選擇題
1―32
三、填空題
1―11
四、判斷題
1.社會曆史離不開人的自覺活動,所以社會
規律是主觀的。
2.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所以它是決定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
3.人口是社會生活的主體,因此人口決定社會
的發展。
4.物質生活的生産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
5.社會曆史是偶然事件的綜閤
6.社會意識就是社會意識形態。
7.階級社會中的社會意識形式具有階級性。
8.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所以社會
意識的發展永遠落後於社會存在的發展。
9.哲學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核心
10.宗教與人類社會同始共終。
11.自然科學是不屬於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
形式。
12.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最突齣的錶現是
它阻礙社會的發展。
五、簡答題
1.簡要說明勞動觀點是唯物史觀首要的基本的
2.簡述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曆史進程。
3.簡述地理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
作用。
4.“地理環境決定論”為什麼是錯的?
5.簡述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
作用。
6.簡要說明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之間的
關係。
7.簡述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
關係。
8.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和非上層建築的
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區彆是什麼?
9.簡述藝術的特點和作用。
10.簡述道德的特點和作用。
11.簡述共産主義道德與資本主義道德的
區彆。
12.簡述宗教的特點和作用。
13.簡述政治法律思想的特點和作用。
14.簡要說明道德和法律的區彆。
15.簡述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
六、論述題
1.試述物質資料生産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
力量。
2.試述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並運用這一
原理說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3.試述社會意識形態諸形式之間的相互
關係。
4.論述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並運用
這一原理說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加強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5.試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原理
並運用這一原理說明物質文明建設和
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第二章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一、單項選擇題
1―26
二、多項選擇題
1―27
三、填空題
1―14
四、判斷題
1.生産工具在生産力諸要素中起主導作用。
2.勞動者是指直接參與生産的體力勞動者。
3.科學技術是生産力中的獨立要素。
4在生産關係中,起重要的決定作用的是
人們在生産中的地位。
5生産關係是生産方式的內容,生産力是
生産方式的形式。
6.在一定條件下,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相互
決定。
7.經濟基礎既包括生産關係,又包括
生産力。
8.隻有占統治地位的生産關係總和纔是
該社會的經濟基礎。
9.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相互依賴,
相互製約。
10.階級社會中的政治法律思想是上層建築
的核心。
11.上層建築適應自己的經濟基礎也不一定
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
12.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完全適閤自己的經濟
基礎。
13.在兩對社會基本矛盾中,經濟基礎與上層
建築的矛盾起決定作用。
14.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
15.上層建築的性質決定經濟基礎的性質。
16.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生産關係完全適閤
生産力的狀況。
17.社會革命首要的基本標誌是依靠群眾,
發動群眾。
五、簡答題
1.生産力的結構是怎樣的?
2.為什麼生産力是客觀的?
3.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生産力?
4.什麼是生産力的性質和水平?
5.生産關係的係統是怎樣的?
6.簡述生産方式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7.簡述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辯證關係。
8.如何理解生産關係的類型?
9.簡述生産力和生産關係之間的矛盾運動。
10.簡述經濟基礎。
11.簡述上層建築。
12.簡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辯證關係。
13.簡述社會形態及其方法論意義。
14.簡述社會基本矛盾理論。
15.簡述社會主義社會的特徵和優越性。
16.為什麼新舊社會的更替隻有通過
社會革命纔能實現?
17.為什麼無産階級革命是人類曆史上
最偉大最深刻的革命?
六、論述題
1.試述生産關係適閤生産力狀況的規律及其
意義。
2.試述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矛盾運動原理,並用
該原理說明共産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
3.試述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辯證關係,並闡明在
社會主義本質問題上堅持這一原理的重要
意義及違背這一原理所導緻的錯誤。
4.試用生産關係適閤生産力狀況規律闡明我國
經濟體製改革的必要性。
5.試用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辯證原理說明社會
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製為主體的多種
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的必要性。
6.試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方式內在
矛盾特點,並闡明經濟體製改革的重要意義
7.運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辯證關係原理說明
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必要性。
8.試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基礎和
上層建築的矛盾特點,並闡明國傢
體製改革的重要意義。
9.運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辯證關係原理
闡明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思想
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10.運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原理
說明我國當前開展反腐敗鬥爭的
重要意義。
11.試述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
建立和發展的特點。
第三章 社會主體和社會前景
一、單項選擇題
1―41
二、多項選擇題
1―43
三、填空題
1-19
四、判斷題
1.原始社會末期由於暴力掠奪而産生瞭
階級。
2.階級分析方法是研究階級社會的根本
方法。
3.國傢的實質是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機關
4.國體是國傢政權的組織形式。
5.隨著人類社會的高度發展,階級必消滅,
國傢必消亡。
6.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
7.人民群眾是由個人組成的,所以每一個人
都是曆史的創造者。
8任何個人在曆史發展中都是起作用的。
9.曆史人物對社會發展起加速作用。
10.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所以
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曆史。
11.曆史上傑齣人物的齣現純屬偶然,所以
很難給以評價。
12.個人和集體從根本上說是對立的。
13.社會發展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所以個人
在社會發展中無所作為。
14.領袖可以決定社會的發展,因而可以
代替群眾。
15.人的本性是善的。
16.評價個人價值的標準是其社會地位的
高低。
17.共産主義是渺茫的幻想。
五、簡答題
1.為什麼說階級是生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
産物?
2.簡述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
3.簡階級分析方法及其作用
4.簡述國傢的産生和實質
5.簡述國體與政體的關係。
6.為什麼說無産階級專政是新型的國傢
政權?
7.簡述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
8.在曆史發展中個人作用與群眾作用之間
的關係怎樣?
9.簡述無産階級領袖的重大作用。
10.為什麼說群眾路綫是黨的根本路綫和
根本領導方法?
11.簡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
12.為什麼說實現共産主義是從必然王國嚮
自由王國的飛躍?
13.簡述人的本質和人的解放之間的關係。
六、論述題
1.試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級鬥爭的特點
及正確認識和對待的意義。
2.試用曆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說明堅持群眾
路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試用曆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說明加強社會主義
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
4.試用曆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說明樹立共産
主義理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的關係及意義
· · · · · · (
收起)
哲學綱要暨試題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用戶評價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讀後感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哲學綱要暨試題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